{{ v.name }}
{{ v.cls }}类
{{ v.price }} ¥{{ v.price }}
市场主体和群众的“急难愁盼”问题都有哪些?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,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围绕这些问题推出了21个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项目,目前已全面完成14项,其余7项也将于近期完成。这是记者从10月26日召开的宁德市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第二次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消息。
这些项目包括——
全链条保护知识产权,驱动创新发展潜力。中国(宁德)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基本建成,是福建省第2家、全国第40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,为宁德新能源产业专利快速审查、快速确权、快速维权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,推动我市产业高质量发展。建成“知创宁德”公共服务平台,联合公检法等7部门建立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机制,构建海外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,设立福州市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宁德巡回审判点,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格局。截至9月,全市国内专利授权2918件,其中PCT国际专利申请432件,PCT总量居全省第一;有效发明专利2138件,比增35.8%,增幅居全省第一;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6.8件,居全省第四。
全力防范化解风险,强化食品安全保障。持续治理“餐桌污染”建设“食品放心工程”,在全省率先推广餐饮服务“色标”管理,以红、黄、蓝、绿等为主要颜色,对动物性食品原料、水产品原料、植物性食品原料、直接入口食品加工用具进行分类标注,防止交叉污染,化解餐饮安全风险。目前,全市实施色标管理的就餐人员200人以上的学校食堂、大型餐馆等餐饮服务单位513家,占比66%。完成食用农产品快检1053批,发现阳性弱阳性样品14批次;开展“青少年喜爱的食品”专项抽检112批次,1批次不合格;福安穆阳线面小作坊集中加工区纳入省级小作坊集中加工区试点,全市48家小作坊示范点完成初评。2021年省级餐饮服务“明厨亮灶”示范单位现场验收30家。开展大乡村“食安”行动,取缔无证无照生产经营主体29户,查处73起假冒伪劣食品案件,收缴假冒伪劣食品1633.4公斤,创建农村食品安全示范点47个。
全方位优化营商环境,激发市场主体活力。深化企业开办“一窗通办”,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并实行免费刻章,中心城区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5小时。推行简易注销登记改革,将企业公告期由45天缩短至20天,方便企业高效合法退出市场;实现18项高频政务服务“跨省通办”“省内通办”,与浙江省衢州市签订合作协议,实行异地代收代办。截至9月,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0.1万户,比增106%,增幅居全省第四。
来源:闽东日报社·新宁德客户端 记者:吴宁宁
(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供图)